老子十二正心法

2013-08-12 11:15 阅读(?)评论(0)

    •     老君曰:所言虚心者,谴其实也。 无心者,除其有也。  定心者,令不动也。  安心者,使不危也。 静心者,令不乱也。  正心者,令不邪也。 清心者,使不浊也。 净心者,使不秽也。 此皆已有令使除也。  心直者,不反覆也。  心平者,无令高也。 心辰者,不暗昧也。 心通者,无质碍也。 此皆本自然也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上述十二正心法,是太上老君之心法。所谓“虚心”,是指心中排谴一切烦恼忧郁之事;“无心”,是指心中恬淡虚无,没有一丝杂念;“定心”,是指心中有所定志,杂念不为所动;“安心”,是指心危而不惧;“静心”,是指心平如水,没有一丝波澜;“正心”,是指心中没有偏邪之念,庄重而无倚;“清心”,是指心中之意清澈如镜,没有一点浊浪;“净心”,是指心中洁净而没有污秽之想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述八种心法均在于清除心中不应有的东西,使之心境空灵圣洁,达到“心中本无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崇高境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除八种“已有令使除”的方法之外,还有四种“本自然”的修养方法。其中“心直”是指心中直而不复;“心平”是指心中平舒而无抑郁及争强好胜的激情;“心辰”是指心中光明磊落,坦荡而不暗昧;“心通”是指心中无所拘束,自由而解放。     纵观十二正心法,总的关键在于使人心境宁静而空虚,思想自由而无碍。所以,十二正心法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炼心而达到神性相通的养性法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此种养心法只有通过逐步陪养,长年修炼才能获得。细心者不难发现,由“虚心”至“心通”,实际上是十二个逐渐上升的养生层次;前八个层次是较低的阶段,后四个层次是较高的阶段,而“心通”是最高阶段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“昼夜勤行、须臾不替、维灭动心、不灭照心、但凝空心、其志唯一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8-01-18 20:5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