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,首推老子。老子是人名,也是书名。老子姓李,名耳,字聃。老子生活在东周时代,生卒年龄不祥。他与释迦牟尼、孔子同时代但略早,距今约2600年。 作为书名,《老子》又称《道德经》,分《道经》和《德经》两部分。它并不是讲品行修养的书,而是一部讲宇宙生命本性的哲学诗篇。老子首先提出了“道”这一最高哲学概念,以道作为宇宙万有、天地万物、芸芸众生的本原。 在《道德经》里,老子以天道无为、道法自然、元气化生万物的宇宙生存论出发,本着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、国身相同的观点,用自然法则论述了养生治国之道,寻求能使国家长治、个人长生久视的方法,对历代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李约瑟博士评价说“中国没有道家,就象大树没有根”。 《道德经》只有五千字,然而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巨著。有人说其每一个字,都有着一篇文章所不能表明的深奥哲理,这并非言过其实。 及汉武帝即位,采纳董仲舒建议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儒家经学成了官方的统治思想,黄老学说遂逐步退出了政治舞台。作为“经术政教之道”的黄老派政治学说虽然不时兴了,但作为个人治身养性、长生成仙的学说却在继续发展,《道德经》被道教奉为最高经典。老子之道成为用以济世救人的宗教教义。 说到老子,真是一个千古绝妙人物。他是一个博古通今、知来知往的人物。当年,孔子见了老子,评价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龙。老子的学术思想是中国道家学术思想的源头,老子本人的形象是中国道家学术的形象化身,时至今日,科技愈发达,人们愈感到道家思想的伟大。 在人们的眼里,老子是个“无所不知”、“玄览”一切、无所不能、“无不为”、能“长生久视”的大圣人。他深邃的智慧,直到今天,依然令人惊愕和叹服。老子究竟用什么办法达到如此超人的智慧能力呢? 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,老子《道德经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。我们现在研究《老子》的目的是要搞清楚老子如何达到了对道的认识,他是怎入道的,怎样实现长生久視的生命至高境界的。 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,正是当今生命科学所追求的境界。我们如果知晓老子的入道方法,并掌握了这个方法,那么抗衰老、保性命、获得新的生命能量、获得超人智慧,一样可以在我们自身实现。 中国的道家认为:人体具有为上的功能,人体上蕴含着宇宙自然的一切因素,只要开发了人体最自然的本质,使生命与根源连接在一起,就可以“与天地同岁,与日月同寿”,而且可以参贊造化之功,可以控制天地,操纵物理,完善至真、至美的生命真实。人们可以永远站在生命的源头,先天的不足,宇宙的缺憾,都可以借着后天的努力来补充和升华,最终实现人天合一的长生久视之道。 中国思想的最高境界是“天人合一”,通过知心、知性、可以知天、知道;通过守母、存子,实现天人重合为一,达到生命的“长生久视”。这一学说来自中国道家,道家首创其说。自主生命,超越生死,生生不已的至高追求,在道家思想中得以充分体现。道教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出。 可是由于人们的心性本质被物欲蒙敝,人对本身的自然本性不能认识,对生命原本的自然本质不能真实理解,在生命活动中,只知损耗生命,自己减灭寿命,认为生命是无奈的被动,不知道使生命延续补充的原理,甚至人体本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,只不过活了应有寿命很少的一部分,更不用谈及生命本性的发挥。生命的潜在本性就被自己埋葬毁失丢弃了。故尔,道家认为人只要向着自己身心内部,通过修炼,达到知心、知性、明道,沟通人与本原的重新连接,实现天人合德,人就可以与天地共存,和道一样永恆不灭。这是一个自我修为,开发自性,使生命根深蒂固的“长生久视之道”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开宗明义,就提出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讲的就是人体的自性与本能两种不同的生命方式,不同的道。 在中国道家生命学说中,把万有本原称为道。道产生最原始的物质状态,这是一种“无物之状,无形之态”的第一物质,这个物态里有着万物的雏形、万物的法象、有着众生包括人类生命的种子(有物、有精),有着时空(有信),这种有的状态,称为道生一。这就是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。这团无物之状、无状之象的原始物质里,有两种力质,即阴阳,这是一生二。阴阳相冲、相合的运动称为二生三,三就是宇宙自然世界的实相。而在这个自然世界里,自然又与道相结合产生了芸芸众生,包括人类生命,这就是“三生万物”。 万物继生之后,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进行着生生不息的运动,而每一个具体的生和死,都是与“道”的循环。如此道周行不殆,它永恒存在,独立而不改,决定着宇宙生命的法则。 世界万物,有生必有灭,每一个生成灭亡,都是从道而出,又回到道中去的一次循环。虽然每一物种寿命长短不同,有“大年”、“小年”之分,每一种事物都是这个宇宙的各个层面,都是宇宙生命秩序的组成部分。 作为万物之贵的人类生命,是道与宇宙自然的结晶。人是道及宇宙自然最完整浓缩的精品,是道与自然最全面的因素聚合物,包含了道与自然所有的遗传因素。要想超越生死、自主生命,必然从身心内部开始修炼,发挥优秀的遗传因素使之作用,而使不良的因素化净(炼净三尸九虫),化为道之属性的纯净的先天状态,达到与道主动的沟通,一旦这种沟通形成,生命就象有源之水,具有与日月同岁,与天地同存,与道为一,成为永恒,并且可以参贊道的造化之功,操纵物理世界,实现“无不为”的能力。 这个修炼过程是向着道的方向返归的反方向运动。生的源被称为先天,作为人体,父母是先天;作为人类生命,宇宙天地是先天;作为宇宙万有,道是先天。道家把返回父母先天,称为“返归复命”。复命就是复还先天状态,使生命状态恢复到先天童年那样健康、青春状态,这就是常人所说的返老还童,老子称为“复归于婴儿”。但人类的生命是从道而生,道是最终极的先天。人需要精进不止,继续通过返归的修炼归向道的先天,与道合为一体,从此成为与道共存,与道同德的生命至高境界。这个向道返归的活动,称为“返本归根”。从知心、知性、知母、知子,再使母子结合达到了返本归根,“既知其母,复守其子;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”。守母存子是“天人合一”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反方向的返归,被称为“进道若退”。总起来说,返归被称为是向着生命源前进,返回先天的特殊生命状态的“天人合一”被称为“胎息”。 所谓胎息,是指生命的原始状态。人的生命有两个先天,一是父母的先天状态,二是本原的道之先天状态。这两种先天状态是生命的原初,人生成后,这些状态就不复存在。只有先天因素作用在人体成为生命形态和精神意识的体现。现在在人体本身重现先天未兆之状态,并不是要求又回到母腹中去,而是在自身再现先天的生命状态,这种状态被称为人体胎息。 只有达到态息,才能开发人体潜能,自我创造生命能源,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。只有达到胎息,才能与本原的道相合一体,升华生命能力和生态智慧的大境界。这两处意义的胎息状态,都是在人身再现先天潜在因素的特定状态,都是在潜在领域活动,而又真实地在生命生理、心灵意识中出现的高级生命境界。态息是看不见、摸不着,却又实在是的状态,故被称为“玄”,这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是产生宇宙万有奥秘之门,又是回归自然、同合与道,达长生久视的必然途径和再生之门,是突破自然规律的时空隧道。故而,胎息是潜能开的状态,又是天人合一的方法。 道家的宇宙生命学说,是人类智慧最为光辉的生命之光。 胎息这个词语已经流传不少岁月了,但真正达到胎息的人,却不多见。有史以来,追求不死的神仙派,追求升天的炼丹家,就是现今的气功流派,无不把胎息作为追求的崇高目标。然而,胎息太神秘了,它潜在于人身的内里,人要想找到它,它却和人捉迷藏。千古高人,为之折腰;历代圣闲,为之蹇足。胎息象一座无形的高山,横卧在自身生与死之间,望不到它,捉不到它,解不开它,达不到它。中国的大圣人孔夫子感叹到“朝闻道,夕死足矣 生命本来自胚胎,本自胎息而发,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主的开始。然而,你能实现胎息吗? 道是生成宇宙万有、众生人类的总根,它独立存在,又延生万有,它永恒不变,是形而上的本原本体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生成物。万物的每一次生灭,是道的一个循环。“万物并作,各归其根”,人处与道的这一循环之中,从道中而生,死后又归于道,这是道的自然规律——“常道”。人通过胎息“早服”、“食母”(道)、“守雌”、“存子”,使自我生命不是顺着“常道”、“逝远”,而是主动地向着道复归,“复归于婴儿”,身体返老还童。“复归于无极”(本性),返本归根,达到与道的同合、同德。这个人体自性最深刻的自然发挥是“长生久视”的根本目的。人及万物的常道是自然本能的顺应发展演变,人体生命主动地返归合道,是人从本能的人向自觉的人的跨越飞跃,实现生命“长生久视”,是人体自然本质最为深刻的展现和发挥,是真正的自然,是人体具有着的自性本质最为自然的开发,是生命本身蜕变升华的根本本能的拓展。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胎息这个门。 胎息是达到天人合一最关键的一部。所以,胎息学说是道家宇宙生命学说最核心的部分,是联系生命与本原的纽带,是长生久视、天人合一的道。道的概念提供了一种适合新科学的潜实在观,其生成原理与道的循环给人们指出达到返归合道的主动进取方向。达到胎息,实现天人合一,是一种伟大的回天之力。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胎息呢?有人说外呼吸深长细微是胎息;有人说体内结丹是胎息;有人说周天通是胎息;还有人说全身体呼吸是胎息。这只是各家功夫的不同的见地,真正的胎息,就是本原状态,也就是先天状态。本能的生成和消亡要回归于道,主动逆方向生命返归于道,人与道相合,返归道本原,那个“藏象”就是胎息。人体的先天是如“婴儿之未孩”的状态。人体自性的先天是万有的本原,“复归于无极”的道体,是“返本归根”的最终极胎息,乃真正胎息也。 天机尽泄,望有缘者珍惜。往后一段时日里,暂不发表什么了,因小孙子年幼尚需照管,修炼也要时间的。不过,我会时常关注朋友们的。就此别过。 ![]()
最后修改于 2015-09-28 21:58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惊世绝学--上清胎息法(转)
下一篇:吕氏胎息法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